2023-03-24
2023年3月24日上午,在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绿色潇湘与株洲市清蓝环保志愿者协会、湘潭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举办长株潭水源地保护研讨会,以“多元参与水源地保护模式打造”为主题,分享长株潭水源地保护现状与面临的挑战,通过优秀的案例分享与交流,助力长株潭水源地保护示范样本建立。研讨会邀请水源地主管部门代表、生态保护专家、法律专家、企业代表、环保公益组织代表、公众代表等分享各自对水源地保护的观察与思考,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助力水源地保护,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会议由绿色潇湘监事文钰主持,对于长沙这几天阴雨连绵不断的天气,戏称终于理解了“中国水周”的含义,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驱散了会场的几分沉闷,正式进入到会议流程。
首先,来自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主任郭晶致辞。她表示饮用水安全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绿色潇湘一直致力于水源地保护工作,为湖南环境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支撑,同时,也希望今天的参会者传授好的经验和做法,一起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
随后,绿色潇湘副理事长武家金也表示,公益是所有人的行为,我们要积极发动公众参与,为更美好的湖南、更美好的中国而努力。
01
长株潭水源地调研评估报告出炉,株洲地区继续保持领先
从2022年—2023年3月,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和株洲市清蓝环保志愿者协会基于最新的《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公开与环境管理状况评估指数体系(WSIC3.0)》,对长株潭25处水源地进行调研、评估,并形成2022年《长株潭地区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公开与环境管理状况调研评估报告》。
根据调研报告显示,长株潭地区25个水源地的水质达标和水量满足评估得分为满分,各地区平均得分83.5分(满分100分)。其中株洲地区12个水源地平均得分为85.93分,排名靠前,湘潭地区5个水源地平均得分82.3分,排名居中,长沙地区8个水源地平均得分为80.61分,整体排名靠后。
随后,长株潭三地水源地调研负责人分别就三地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具体情况做了介绍。绿色潇湘廖希表示,长沙市8处水源地整体情况良好,但信息公开不完整,且在实地环境走访调研中发现,标牌和防护栏破坏问题依旧严峻,由于人为破坏和管理周期过长导致警示设施不完备,此外,污水排放和农用地对水质环境也影响巨大。因此在之后,会针对不同问题向各主体部门提交问题清单和改善意见,推进问题解决。
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张一彬提出目前的工作痛点主要是管理信息公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调研期间发现湘潭地区水源地管理信息公开板块丢分严重,需加强公示。除此之外,还存在防护栏破坏、垂钓、界标不全、航道指示牌破损、清洁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将会在巡护、监督、宣传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加强。
株洲市清蓝环保志愿者协会王慧鹏重点就株洲市水源地改善情况进行了说明,他表示,株洲管理信息公开还是做得比较好,如醴陵和炎陵都公布了水源水质全分析监测指标数据,饮用水水质月报中包含了达标情况、超标指标、超标倍数、达标水量,还可以下载水质监测指标。此外,株洲的界标也是做得比较好的,除了一些基本信息之外,还会标注箭头,让公众更容易了解一二级水源地保护区位置。而随着水源地保护工作持续开展,污水排放、标牌损害、河道垃圾等问题都有了很大改善,希望以后可以把水源地保护得更好。
02
响应国家标准,开拓无人遥感技术排查水源地环境风险
除了湖南当地的水源地保护工作分享,研讨会还邀请了江西和湖北地区的小伙伴,一起分享他们做水源地保护的案例和经验。
来自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保护中心刘丹带来了技术支持,在2021年12月,随着生态环境部发布《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遥感调查技术规范》(HJ 1236-2021)等五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青赣开始与政府合作,制定遥感调查标准,并研发相应遥感技术。
就技术路线而言,分为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前者可以进行大范围探查,适合省级以上水源风险排查,但对于NGO组织而言,这种技术成本较高,对于小面积水域的探查精细度相对较差,因此青赣采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通过对无人机平台改造优化,让其更适合水源地风险排查,基于这一技术路线,还开发了无人船巡护,不但效率更高,还能避免人员溺水。而在应用上遥感技术后,使得水源地探查变得安全且高效,从而可以更快速、更精准地掌握水域的动态变化。
03
环境公益诉讼案例分享:守护丹江口水源地
十堰沧浪绿道环保服务中心卢培元律师分享了湖北丹江口水源地的一个环境公益诉讼案例,在2021年,一场大降雨将一些垃圾冲入丹江口水源地,群众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将反馈给有关部门,但丹江口比较特殊,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取水口,受两个不同的单位管理,群众投诉后,两个部门没有达成一致,于是就让丹江口水库处于一个“两不管”状态。于是,沧浪绿道采取法律诉讼的形式让两个单位签订了协同管理条例,一方出钱,一方出人,并建立长久的协同管理机制,共同守护丹江口水源地的安全。
同时,沧浪绿道根据公益诉讼案例,总结几点经验,一是要对照法律法规查证问题;二是要结合调研找出解决方案;三是要寻找多种解决方案,推动问题解决;四是要多方合作共治。
04
圆桌会议:多方对话交流,如何做好水源地风险源监督以及推动公众参与水源地巡护
专题分享后进入圆桌讨论环节,来自检察院、生态环境局、河长办、研究所、社会组织等相关单位的与会人员和公众代表分享了对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成绩和感受。
首先,来自政府单位的职能部门从公权层面出发,提出了一些想法。
长沙市天心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陈战美从公益诉讼角度出发,她指出水的治理不是一时半会能治理好的,需要大家共同去企业、去学校宣讲,时间和战线都很长,要持续不断地去宣讲,这样才能让更多人重视这个事情。同时也希望现场嘉宾包括公众可以积极提供相关线索,共同参与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株洲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刘颖华对于公众参与很感兴趣,她认为,目前在水源地保护上,目前比较头痛的事情都集中在一些很小的方面,比如护栏、垂钓、游泳,这些问题即便可以很快处理,但因为很多水源地其实靠近人类活动区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需要让公众深刻认识到在水源地进行活动本身就是对他自身的危害,进而加强公众水源地保护意识。
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炎陵分局王波副局长介绍了炎陵县饮用水水系组成情况,并从自身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由志愿者发现的问题,首先需要反馈给自来水公司,第一时间从输出端切断;二是要反馈给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聚焦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先放大问题;三是解决问题需要志愿者监督,另外,信息公开机制和巡查工作也要从实际出发,真正为老百姓着想。
随后,来自社会组织的代表和专家发言,从偏向公众的视角出发,分享了一些观点。
长沙市曙光环保公益发展中心潘东海理事长提到了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防控的问题,他认为传统的固定风险源是比较清楚的,通过扎实的巡护和技术创新是相对好解决的问题,比如矿山废水、生活污水、工厂破坏水源违规行为都可以通过实地巡察进行解决。但是在后来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非固定性的、移动的污染源风险比较大,而且是突发性的。因此在以后工作中需要格外关注。还有新污染物风险,对此绿色潇湘和清蓝环保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蔡青针对风险源管控和公众参与工作提出建议,首先大家的调研评估和巡护确实反映了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其次是依照WSIC3.0全面梳理了饮用水信息公开的要求,目前相关法律和要求规定是水质类别和应急预案需要让公众知情。同时,蔡青所长表示目前全省的水源水质很好,很多达到了二类水的要求,因此日常工作上的重点更多地是做好风险源的前置性监管和水源地的应急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全民参与意识和关注饮水安全的全过程监督,让水无论在哪个环节都是安全可靠的,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喝上健康的水。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苏南则通过环境大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企业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表现,而这些信息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这十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于信息公开的推动,回过头来,通过收集的这些数据又可以与政府部门、环保组织和科研机构一起挖掘更多的环境数据应用场景,比如使用刘丹老师提到的无人技术,可以取代徒步巡护,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方案的研发,更好地推进环境利益保护方的工作。
长沙市礼湘环保志愿服务中心余礼湘理事长从民间环保组织角度来看,我国在饮用水源保护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手段、政府协调等方面已经非常完善,但在具体落实方面仍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接下来,河长办代表、各生态环境分局代表、公众代表也提出了自身所在方的一些意见。
湘潭市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服务中心欧阳晓主任认为落实河长制工作的重点,其次是科技赋能,让工作效率提高,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三是做优做好民间河长工作。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天心分局江正军和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阳丽玉表示,大家在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向我们反映,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把问题扩大化,反而不利于问题解决。
环保志愿者钟佳认为,从公众参与的角度来说,受限于民众知晓的渠道有限,但是大家的保护意识还是有的,所以希望相关媒体可以加强宣传,提升公众对水源地的了解。
最后,绿色潇湘执行秘书长廖思难也表示,水源保护的工作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多方努力。同时作为公益组织,需要扎根到社区,精准触发本地人的水源地保护意识,在未来也会借助新媒体、新平台进行发声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水源地保护中来。
愿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养成节水意识,营造社会共同关注水源地保护,形成节水、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感谢资助、支持方: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环境法治公益平台“、SEE基金会卫蓝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