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只有先清楚它从哪里来,才能了解它的去处。
只有看到最初的洁净,才知它不应该是最后的沉重。
四水探源·缘起
2011 年,绿色潇湘从启动“湘江守望者”志愿者行动网络至今,先后在湘江流域的10 条一级支流、三大污染重灾区建立了14个核心志愿者团队,汇集了近100名在地志愿者。他们通过日常环境监测、监督工业排污、推动环境执法等方式,解决湘江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
2014年,绿色潇湘“四水守望者”计划全面启动——在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招募当地志愿者,及时应对四水流域的环境问题。为了更好的搭建覆盖湖南四水流域的在地志愿者行动网络,我们将对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大流域开展全面考察和调研,深入了解四水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及突出的环境问题。
8月起,我们开始了四水流域探源行动,将先后探访资水、沅水、澧水、湘江的发源地,从源头开始认识一条河流。如果你也关注这四水流域,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去了解它从发源地到流入洞庭的一路坎坷。
这一次,我们来到了资水。
“守望四水”探源第一程,城步资水西源
资水,一般认为分南源与西源。西源为赧水,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黄马界,流经武冈、隆回等县市。南源发源于广西资源与兴安县交界处猫儿山,桐木江,进入湖南为夫夷江。两水在邵阳县双江口汇合后称为“资江”。流经邵阳县、新邵县、冷水江市、新化县、安化县和桃江等县,至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
8月9日-13日,车程1491公里,第一次探究,是资水源。这条653公里,自南往北蜿蜒的河流,对很多湖南人而言,是陌生的。探源小分队5人,只有思难是资水流域生长的,她也是第一次这么靠近这条母亲河。
一:源头村、高茆塘,海拔1000米处的安宁
走邵阳到隆回,洞新高速到城步县西岩镇下。
其实西岩,已算得上源头区。“资江源”的碑,就立在西岩镇坳头村,1979年修建的“资源电站”边。水流很大,从石头上清澈有声地往下。坳头村的人喝这河里的水,可见干净。
海拔453米处资源电站的水,是从高处海拔793米源水村修渠引入发电的。600多人的山腰小村。楠竹多,养马的多,1万多亩林地全部是生态林。
这些地名,都昭示着这已是源头区。沿溪再往上,其实只有两三公里,就到了最源头的茅坪镇高茆塘村何家村。只是,没有公路,开车得绕行1小时多才行。我们也是从GPS上才恍然看出两天抵达处隔得如此之近。
其实真正的源头村,应该是高茆塘村。
过茅坪镇,晚上近8点才抵达高茆塘村3组。茅坪往高茆塘村沿途,溪流清澈,竹林绵延,一个个非常原生态的村落散落,木房子居多。海拔渐高,车窗大开,习惯了长沙雾霾的肺发出舒坦的叹息。
入夜,一轮硕大的明月升起,照我们到达村支书家。53岁的支书,当兵7年,在氮肥厂工作若干年,做支书7年,培养出三个大学生,是个有见识与热情的人。
夜宿支书家,第二天起床才知是在一片竹林里。这里海拔1008米。离西源黄马界猪栏里最近的村庄。
从小,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是资江源。
二:黄马界猪栏里,最远的源头水
8月10日一早,是在云雾小雨里醒来,出发。全副武装,风雨无阻。肖支书帮我们找了向导杨师傅,他穿着雨靴,别了一把砍刀在腰上,马儿“边分哥”(鬃毛边分,我们笑称之。村民买马为了驮竹子)驮着沉重的摄影器材。
很多年前,高茆塘的人去西岩赶集要翻过猪栏里。如今已少有人迹,路基本被杂草灌木淹没。我们一一路过竹林、灌木丛,燕子乡林场单一的杉树林,缠绕丛生的比较原始的林子。所走区域都属于政府划定的“生态林”,每亩政府补贴15块。山林以前人为活动过多,保护得较晚,植被情况不算特别好,大片杉树林已无生物多样性可言。只有猪栏里少数陡峭地方,有丛林的感觉。
8点出发,10点左右遇到第一条小溪,大家欢呼着奔去喝水。10点20多,到达猪栏里,一般溯源者抵达的终点,就在横行小路与这溪的交汇处。其实是猪栏里区域三条小溪里最大的一条。
溪水从茂密的植被里蜿蜒而下,水透亮地从石上流过。空气是温润的,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都长得很野,很蓬勃。这些茂密,才是一条河永不枯竭最本质的力量吧。
晚稻在这留下拍摄。我们自这沿溪上溯,去找“有个冒水出来的地方”。真正有溯源感觉的是最后这一小时。无路。向导也已10多年未曾往上走过。边探索,边钻过各种茂密的植被,一次次跨过溪流。落差大处,得爬过陡峭的山沿,倚靠各种树藤。
向导也不确定那处地方在哪。山里还有小溪流汇合,比如密林里突然出现了个冲击而出的小草坪,我们命名“光明顶”。再往上,传说中“冒水”的地方没找到,但在海拔1589米,已是尽头。水从泥土里细细地渗出来。
猜测,不同季节,雨量不同,水位变化,以前那个“冒”出来的泉眼今日不在,也属正常。
向导说,此处已离山顶不远,怂恿已很饿的我们去山顶。继续爬。大约12点半,坐在接近最顶的防火带石头上喘气。一片白雾茫茫。原本想到山顶俯瞰整个源头区山林情况,结果只能靠想象。
一路趔趄回到最初的溪边,干粮午餐。想着要是能坐这,用清甜的源头水煮一壶茶喝,那才韵味啊。最终,背水而归。
源头林区的天气变幻莫测。在这一天里,小雨,阴天,太阳,云雾,暴雨,不定时循环。下山时一路暴雨。泥泞里,各种湿滑。汗水从里头湿,雨水从外头淋湿,裤腿沾满泥,鞋子里全是水,还有某同学膝盖伤复发一瘸一瘸地回来了,嗯,很有探源该有的样范,太轻松了多对不起源头呀。
下午3点多,回到高茆塘支书家。肖支书下厨给我们做了美味的血鸭。饭后,他开车带我们去了何家村。
在支书的介绍与两天实地探访里,我们终于搞清楚了源头诸多溪流的关系。
高茆塘村境内溪河众多,主要有猪栏里、剪刀界、打烂江三个源区。
剪刀界与打烂江的溪水在抱木坪(高茆塘8组)汇合。
流至何家村(5组)与猪栏里汇合。
再经源水村,水被引入资源电站。
再往下游而去,流到双江口与夫夷江汇合,最终归入洞庭。
其实源头这些小溪都没有名字。村民用山里的名字代称之。而猪栏里是已知资水西源最远的源头处,据说那处山麓野猪众多。
就是这些细微溪流,最终成就大江大海。我们的保护与关注,除了这,还能从哪出发呢。
未完,待续……
(特别感谢主笔张小溪、摄影晚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