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1
绿色潇湘调研纪实 清华大学绿色守望者支队
引入
环境保护是长期行动,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每个人对环境的自觉维护。据了解,湖南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潇湘”坚持“本地人解决本地环境问题”的理念,致力于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在环保事业公众参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深入了解绿色潇湘在环保公益本地化道路上的探索经验,清华大学绿色守望者实践支队前往湖南长沙调研绿色潇湘相关项目并与工作人员展开座谈。
01 绿色守望者 梅田水库净滩行动
梅田水库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紧邻古港镇自来水厂,是古港镇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周边风景秀美,水体较为清澈。据了解,近年来水库上游开放了旅游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而人流量的增大也带来了环境破坏的风险,乡村水源地的保护变得格外重要。
2020年,“绿色潇湘”发起了“守护梅田水库”乡村水源地保护示范项目,通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吸引当地居民、大学生社团以及外来游客等社会群体共同守护梅田水库。
本次净滩行动吸引了以当地居民和浏阳义工联合会志愿者为主的社会群体参加,整个活动持续了2小时,最后拾取的垃圾有7大袋,估计40 KG。支队成员纷纷表示,想不到小小河滩边竟然有这么多污染隐患。
在后续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很早之前就有自发清理水库的行动,由于村子里以老人和小孩为主,所以参与清理的志愿者主要为老人。后来浏阳市义工联合会以及绿色潇湘关注到了梅田水库环境保护的问题,为当地志愿者开展了培训,并协助他们组织活动。现在的环保活动不仅有当地的居民参加,还吸引了很多学生、游客参与进来。
图为支队与志愿者合影
02 绿色守望者 松雅湖湿地自然学校
松雅湖湿地自然学校由湖南松雅湖湿地公园创办,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负责日常运营与管理。学校开设了种类丰富、生动有趣的自然科普课程,吸引了公园周边群众以及中小学生参与活动,促进了社区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解自然科普教育的实际情况,支队成员分批旁听了自然学校开设的“植物寻踪”、“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以及“鸟儿的家园”等课程,与自然教育讲师沟通了解活动开展情况。
“绿色潇湘”作为地方性的环保公益组织,利用好了本地资源,在松雅湖湿地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自然教育不需要把每个人培养成博物学家或者环境学家,而是激起人们对自然的好奇,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呵护。
图为支队与自然学校师生合影
03 绿色守望者 白沙古井
白沙古井位于长沙市区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是长沙第一泉。毛泽东在诗词中写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其中“长沙水”就是指白沙井水。如今白沙古井已成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取水。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自来水的普及,水井的使用价值不断下降,水井周边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水井水质受到了一定影响。2021年“绿色潇湘”在月捐人思漫老师的支持下发起了“守护长沙泉井饮水安全项目”,对长沙主城区泉井进行了摸底调研。为了解项目详情,支队来到白沙古井,与泉井调研带队林继伟老师进行了交流。
支队了解到,很多人喜欢取用井水,不完全是由于口感的原因,还有历史习俗、思想观念的原因,很多取水者都是老居民,习惯取井水饮用,而且对水质缺乏认识,只能从主观体会上判断水质。长沙市区像白沙古井这样有定期水质检测的泉井不多,所以需要引导居民理性对待泉井。
图为白沙古井
04 绿色守望者 湘江水源地巡河
文津渡位于长沙湘江风光带,是湘江古渡口,宋代大儒朱熹与张栻曾在此渡江前往岳麓山论学,如今仍留有牌楼。我们与湖南公益组织”礼湘环保“创始人余礼湘老师就从文津渡开始开展巡河活动。
余老师介绍,自己是看到了湘江水质的变化,觉得需要去做一些事情保护家乡水源地,所以成立了”礼湘环保“这一环保公益组织。当问及对未来环保公益的看法时,余老师坦言,现在关键的是环保教育,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于错误的观念造成的,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未来很多环境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图为支队成员与余礼湘老师合影
05 绿色守望者
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
最后一站支队来到了“绿色潇湘”的办公室,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展开座谈。
“绿色潇湘”理事长刘盛介绍,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机构就已经有了雏形,凭借在湘江流域保护和执法推动中的杰出表现获得了“CCTV2013年度法治人物”,而机构也由此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对于机构与其他环保公益组织的合作,刘先生告诉我们,绿色潇湘与湖南的很多环保公益组织一起组成了使命共同体,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地方环保公益组织真正成长起来,让本地人有能力解决本地问题,这也契合了机构去中心化的管理理念。最后,刘先生表示做公益需要感知社会脉搏,与社会适配,做出满足公共需求的社会产品。
随后,“绿色潇湘”执行秘书长廖思难向我们介绍了机构运营方面的经验。我们了解到,为了支持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机构每年会发布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环保项目,通过小额资助、针对性培训、物资配给等方式帮助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激发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公益热情。目前,机构的“护源使者”项目已经举办多年,吸引了多个高校社团参与,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最后,廖女士表示在公益组织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岗位来锻炼自身素质,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最后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是绿色潇湘“绿行周末”项目组的吴洋老师。吴老师介绍,目前机构的环境教育发展较好,每年能举办200余场活动。环境教育课程的设计从最初的多元化搭配逐渐聚焦,现在依托松雅湖自然学校开发了湿地专题教育体系,通过开展环境知识讲座、自然体验实践等活动提升公众的环境知识水平。最后,吴老师表示在公益组织的工作让自己对于更宏大的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而且更加相信,社会组织可以发现社会问题。
采访的最后,支队成员纷纷表示,很高兴能与绿色潇湘的各位老师进行交流,在实地考察项目的过程中也真实感受到了环保公益的魅力,希望绿色潇湘能继续坚持本地人解决本地问题的工作理念,将环保公益本地化的成功模式推广到全国,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供稿/绿色守望者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