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多方参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践与探索”主题研讨会圆满结束

2023-03-12

0


2023年3月12日下午,由绿色潇湘发起的“多方参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践与探索”主题研讨会线上研讨会如期召开。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绿色潇湘理事唐双娥、湖南湘军麓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绿色潇湘监事文钰、千禾社区基金会项目主管黄莹欣、长沙市海绵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波等特邀嘉宾就“适应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律与政策发展历程”、“气候变化下的走马峡山林修复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实践与思考”、“气候变化下的韧性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海绵城市建设如何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会议由绿色潇湘项目经理皮凯灵主持,目前作为绿色潇湘气候变化议题负责人。今天的研讨会邀请不同背景的嘉宾分享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进程、最佳实践案例等,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打造适应气候变化的湖南样本。


首先,唐双娥教授从大众认知能力可能会面临的困难切入,并从适应气候变化的产生原因、时空间维度、风险评估、地位与目标、重点适应行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释。而在应对气候的措施方面,我国坚持以减缓和适应并重,从“减缓”角度,我国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实施方案,但适应气候变化并没有明确抓手,根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唐教授提出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三个维度的气候抓手。


第一个是建设可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挑战的基础设施。由于极端天气事件作用强度和发生频率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受到影响,保护现有的和未来的基础设施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各国适应战略的重要方向。


第二个是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粮食供应安全。对于以农业为重点产业的国家而言,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无疑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应该使作物选择多样化,培育和引进抗旱、防洪、耐盐碱地和适应新气候条件的作物,提高畜牧业、渔业养殖和耕作技术,进而增加粮食储备,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多样影响。


第三个是对健康的保护措施。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地许多地区的疾病演化与传播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威胁。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纳入公共健康宣传活动中,可以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当然,对于气候变化下法律环境的关注,其实不仅仅只有环保方面,还包括农业、建筑、气象、交通等方方面面,是关乎自然、社会和经济整体层面的。


绿色潇湘监事文钰律师以走马峡山林修复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为例,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方向的公益诉讼。并从法律视角推动强制执行法的修订完善,引发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对天人合一的思考。


在走马峡山林修复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当地一家采石场进行露天开采片石,并造成林地毁坏,属于已经发生的事实问题。在2016年底,绿色潇湘作为环保公益组织发起了当年湖南省立案的首起环境公益诉讼。


在多方协调下,被毁坏林地由被告完成复绿,并经当地林业部门验收合格。自验收合格之日起,由被告抚育管护2年,并接受绿色潇湘及社会监督。2022年,绿色潇湘开展了系列调研和复绿活动,希望将走马峡打造成生态修复基地和环境教育基地。


千禾社区基金会黄莹欣项目主管从广东省本地气候出发,为我们带来了气候变化给社区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停水、食品安全、对花粉过敏的居民、登革热疾病、高温带来的健康隐患、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等方面。但反观社区居民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情况,根据《珠三角地区社区居民气候变化认知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虽然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可以感知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暴雨、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但七成多的受访者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或可以为之做什么,因此打造气候韧性社区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究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可能性中,千禾社区基金会从扫描到评估到识别,再到决策,最后到行动,形成了一个闭环框架。并且为打造社区试点提供了社区整体适应能力、农户自身适应能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地状况、降低气候风险、极端气候风险转移等适应建议。


刘波秘书长提出“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即让城市在降雨时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资源,而在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从气候变化角度而言,海绵城市可以提供许多功能,例如消除内涝、城市天坑,借助综合性极强的技术,改善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其次,海绵城市还能缓解热岛效应和雾霾,利用水和绿色基础设施来让城市变得更干净;并且海绵城市可以承担国际责任,恢复生态并大幅减排。


海绵城市建设适应气候变化。“渗、滞、蓄、净、用、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主要解决雨水的“量和质”的问题。当然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嘉宾分享环节最后,刘波秘书长认为,从适应气候变化角度来看,中国建设海绵城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才能让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在多方对话上,主持人皮凯灵提出:在气候变化下,水资源、水安全如何保障。千禾社区黄主管表示,目前社区在水资源保护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成熟、完善,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应急措施,在未来,需要在社会上发出更多的倡议声音,并发挥各大组织的自身优势,促成社会的健康发展。刘波秘书长认为,水资源危机是一个比较严峻的危机,为此可以开展气候变化的多项应对行动,如建设海绵城市、公众宣传等,并且需要通过一代代接力完成这一重大使命。


会议最后,主持人皮凯灵就此次研讨会做总结,他表示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需要找到适应气候变化的抓手例如自然灾害、粮食供水安全保障、健康保护等,同时对于适应法律与政策的关注应该不局限于环保,还包括了气象、农业、建筑、交通多方向,而且适应气候变化会面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双重挑战,相应的带来的损失也是双面的。


此外,在韧性社区建设中,需要先保障社区安全,然后提升社区凝聚力,再进行长期规划,并且对于弱势群体,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以社区的自组织为抓手,为社区赋能。


总的来说,对于适应气候变化议题,需要从上到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也需要从下到上的尝试和经验,同时也离不开本地智慧的积累。


那么,各位小伙伴,大家对今天的“适应气候变化”议题有什么感受或者困惑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交流想法~


如果你也认同绿色潇湘,
愿意用捐赠的方式守护更美好湖南
诚邀您加入月捐
成为绿色潇湘月捐伙伴,
一起为更美好湖南行动起来。

640-6.png

扫码加入月捐



电话:0731-85861192

邮箱:greenhunan@greenhunan.org.cn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阳光100一期3-16栋1605室

版权政策隐私声明

Copyright © 2016 绿色潇湘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15324号-1   网站地图

 

<audio controls="controls" style="display: none;"> </audio>